首页 > 服务 > > 详情

当前关注:电视剧天道:咱跟人家根本不是一种人,肖亚文的觉悟出场。心宏解读19

来源:哔哩哔哩 2023-03-30 10:23:15

《天道》原著开头的第一章讲的是:肖亚文专程自费从北京飞往德国的法兰克福,面见芮小丹,事情也很简单就是让芮小丹帮丁元英在古城帮忙租个房子。用芮小丹不解的话来讲:“你疯啦?有什么事情不能在电话里讲,非得这么折腾?”

具体有多折腾呢? 肖亚文是在柏林时间下午两点半到达法兰克福机场,只能待几个小时,当天晚上八点的航班直接返回北京。但是肖亚文却不这么认为,肖亚文说:“电话里,我怕你三言两语就把我打发了。我这么折腾一趟,念我来回的路费,你也不好意思拒绝我。要是等你歇完探亲假,再去古城找你,时间就来不及了。”


(资料图片)

01、漂洋过海来到法兰克福见芮小丹只为在古城租套房子

其实呢,单就在古城租个房子这件事情,未必一定需要芮小丹本人亲自去办。更何况呢,现在芮小丹正在法兰克福休探亲假,看望自己的母亲,好不容易请个假,一时半会也不能立马就回北京的。芮小丹在古城从事刑警工作,平时是很难请到长假的,也就是这个原因,芮小丹已经有三年没来看望她母亲了。

所以最后呢,芮小丹肯定会选择打一个电话,让古城那边的好友欧阳雪给代办了,事实也就是这么干的。文章设定的时间为1995年,这时的国际航班可真不便宜呀,而且还是自费的。无论怎么看,肖亚文亲自跨国际跑这么一趟,对肖亚文自己来说肯定是意义重大,否则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,大可不必这么折腾的:费时、费力、费钱。

02、肖亚文和丁元英的关系,以及肖亚文的目的

1994年6月丁元英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,聘请肖亚文为助理,1995年5月(也就是一年后)私募基金预备解散,正在走清算程序,也就是说私募基金公司即将解散。1995年5月21日,肖亚文直飞法兰克福,要请芮小丹帮忙在古城为丁元英租套清静点的房子。如果说之前肖亚文是丁元英的助理,属于雇佣关系,那么公司解散后其实就没有太大关系了,之后名义上来说,丁元英只能算是肖亚文的前领导。那么肖亚文为什么千里迢迢漂洋过海来找芮小丹呢?肖亚文给芮小丹解释的原话是这么说的。

肖亚文说:“不能让这条线断了,得有个什么事还能牵着,你在古城尽点地主之谊顺理成章,你们不是雇佣关系,关照多少都是人情。我办完这个差事就跟他搭不上话了,但我和你是朋友,人情是记在我账上的,关照他就是给我帮忙。”

03、直觉告诉肖亚文:产生思考、觉悟,这对自己很重要

芮小丹明白了一些,说:“总之这个人对你有用,你是想在私募基金解散后还能跟他保持联系,慢慢成为朋友。”肖亚文轻轻摇摇头,淡淡地说:“朋友?不可能。认识、熟人、够得上说话,这就已经不错了。咱跟人家根本不是一种人,凭什么跟人家是朋友?”

什么是“一种人”,什么又不是“一种人”?我的解读还是延续以往一贯的“同类人”解读方式,人以类聚物以群分,人各有志,道不同不相为谋。更高级的人独处着,更多的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。合群的人是一种处世之道,不合群的人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,不同的选择,便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果。肖亚文选择了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,跨级跃迁的思维方式即将登场。

芮小丹说:“仅仅是认识有什么意义?你总得为什么。”肖亚文说:“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,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,听到不一样的声音,能让你思考、觉悟,这已经够了。其他还有很多,比如机会、帮助,我不确定。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,但我知道这个对我很重要。

文中第一次谈到思考和觉悟,很隐蔽,但这就是第一章的重大伏笔。在我的所有解读中,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词在解读的,包括文化属性的诠释,本质都是在为这两个词作通篇解释而已。

04、芮小丹的后路和肖亚文惆怅里的未来

芮小丹和肖亚文是警官大学的同学,芮小丹最后真的就在古城当起了刑警,而且一直就职到现在,文中并没有讲肖亚文之前有没有当刑警,只知道现在是跑出来打工了。芮小丹此时已经拿到了律师执业证,再打算干两年就去法兰克福读个学位,将来再回国当个律师,也能在法律这行混口饭吃。

肖亚文一笑说:“律师很好啊,张嘴就是钱。”芮小丹说:“女人那点慧根当不了大律师,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。你呢,私募基金解散以后你怎么打算?”肖亚文的眼睛里掠过一丝惆怅,说:“还在北京漂着呗,咱一没能耐二没本钱,除了打工还能干什么?省吃俭用攒点钱,看将来有没有机会。”

不要看肖亚文标准的职业女装,典型的白领形象,在大众印象里:白领就是白领,四面动机,八面周到,不是吃干饭的。但是谁也不会注意到众多白领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可诉说的辛酸。

名义上是在外面奋斗和闯荡,立志打出一片新天地,未来的世界会更加美好。可总也摆脱不了外面孤独漂泊的落寞,“漂”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一种常态写照,租着长时间通勤的外环房子,不敢生病,不敢请假,严重内卷充斥着每个人的神经。一旦面临变故,一切猝不及防犹未可知。

此刻,在即将失业的肖亚文惆怅的眼神里,折射出的是我们平凡打工人对前途未知的迷茫和惆怅。

那我们会否就该一直悲观下去呢?原著《遥远的救世主》给出了答案,我们不能有“靠什么都行,就是别靠自己”的想法,等高人来救是没有希望的。通过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行动不断提高竞争力,并学会深入思考提升觉悟,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救世主,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。

最后用一句很喜欢的话来总结肖亚文的开场:“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坚持,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。

肖亚文的坚持凌驾于行为之上,是思维方式和认知的坚持:“这个在一般人看起来不重要,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。”

全文同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王庙村扶贫的主体格律诗公司,各股东的最后表现,差就在一个词:“觉悟的坚持”。

聪明的叶晓明和农村有志青年冯世杰,一开始是有觉悟意识的,绞尽脑汁地促成了丁元英的出手,但是到最后没有觉悟的坚持。自以为机智的刘冰,从头到尾都是低身段地坚持着,梦想着有一天也能过上流社会人的生活,但是最后却依旧是觉悟不够,一步错,含恨而终。

生活中我们和小说中的角色虽然命运不同,但是时时刻刻面临着选择是类似的,一个正确艰难的选择也许往往就能改变人命运的走向,肖亚文靠直觉的出场形式和最后靠博弈论的入股选择,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。

好了,本期解读就到这里,欢迎继续关注飞天心宏《天道》原创解读系列。始于写作,成于思考,落笔即为过往,你我皆读者。

分享至:

上一篇:央行再贷款质押品_央行再贷款 下一篇 :最后一页
x

推荐阅读

更多推荐